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揭示 饮食策略可降低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2020-06-24 08:56]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在读研讨生孙硕在导师庄萍副研讨员的指导下,展开体表里实验提醒饮食战略能下降大米中镉的生物有用性。相关研讨近来宣布在《农业与食物化学杂志》上。据悉,这是国内第一次关于膳食成分下降大米镉露出危险的报导。
重金属污染是最陈旧的环境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更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污染物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镉是环境中常见的有毒重金属,经口摄入是民众露出重金属镉的首要途径,削减饮食中镉的露出是下降危险的有用可行战略。
研讨人员树立体外胃肠道模仿消化办法,剖析39种膳食成分对稻米中Cd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进而又树立小鼠动物模型,研讨了下降作用最有用的组分对稻米中Cd生物可利用性的调控。结果表明,多种组分均能明显下降Cd在肠道的溶解度,下降率达10%~98%。
该研讨指出,单宁酸、二氧化钛、葡萄糖酸锌、氯化钙和原花青素对下降稻米中镉的生物可给性最有用,其下降率别离到达93%~97%、54%~61%、32%~49%、24%~32%和11%~14%。增加膳食成分后,小鼠肾脏和肝脏中镉的相对生物有用性的下降率别离为20%~58%和10%~31%。
因为膳食成分明显影响稻米镉的生物利费用,因而膳食战略可用于调理稻米消费中镉的露出危险。关于易受稻米或其他食物镉露出影响的人群,高矿物质或抗氧化物质含量的膳食成分是缓解稻米镉损害的杰出战略。
相关论文信息: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jafc.0c01582
日期:2020-04-05